在蔚来牵手长安、吉利组建换电联盟后,近日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会议强调,2024年要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
与此同时,进入补能新时代,超充也变得炙手可热。前不久,奔驰与宝马破天荒携手合作,在中国联手布局超充市场;华为近日也宣布,计划于2024年率先在全国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此外,广州、深圳等城市提出要建设“超充之都”、“超充之城”……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动力电池技术加速突破,人们对于电动汽车续驶的焦虑正在减弱,对于补能的焦虑愈发明显。进入更加注重效率的补能新时代,关于换电和超充这两种补能方式的争论一直未曾平息。
换电亟待解决标准化问题
“换电速度快、时间短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北京出租车司机王阳告诉记者,“像出租车这样的营运车辆,时间就是金钱,比拼的就是时间效益。充电再快也需要数十分钟,而换电只需要几分钟,跟加油的时间差不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主要城市换电站数量已经超过3600座。入局换电模式的车企中,不仅有北汽新能源、上汽飞凡、蔚来、吉利枫叶、睿蓝等新能源汽车品牌,而且还有国家电网等充换电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换电时间也成为换电企业“卷”的核心要素之一,从前几年的数分钟到近期有企业宣称可以做到“最快不到1分钟”,换电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电动汽车进入补能新时代的标志之一,就是更加注重补能的效率。目前,换电模式对于b端用户来说更具优势,因为可以实现快速补能。从成本来看,车电分离模式可以降低购车成本,电池租赁服务也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此外,换电模式可以对电池状态进行有效检查与监测,提前发现电池问题。而且,通过光储充放实现虚拟电厂和电网“削峰填谷”,这也是未来换电模式发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换电模式仍面临标准化的问题,现有换电站服务模式只能“一对一”服务于单一品牌,而不能共享。“换电模式解决共享、服务更多用户的问题,成为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未来几年要解决好换电模式的标准化问题,这样不仅能使换电站成为服务多元的开放性补能网络,也能将换电模式的成本降下来,从而推动换电模式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而蔚来先后与吉利和长安达成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有利于推动换电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扩大换电网络的规模和覆盖,从而提升换电模式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李明指出,此前由于面临换电站建设成本高、换电车型选择少等挑战,换电在补能体系中一直饱受争议。但今时不同往日,相信在工信部等主管部门及行业的重视下,更多企业布局换电赛道,换电模式将在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800v标配 推动超充发展提速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车企推出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型,800v似乎已经成为电动新车的标配,这也意味着超充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主流的补能方式之一。
“5分钟就能充电60%,对于电动私家车来说,还是超充最有效率。”在北京北四环附近的一家国家电网超充站,电动汽车车主罗赟向记者表示,北京的很多商业中心、住宅小区都有了800v超充桩,特别是一些加油站也开始配超充桩,成为真正的综合补能站。如果未来各地都能布局更多超充桩,电动汽车就没有必要为提升续驶里程增加厚重的动力电池。总而言之,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以及800v新车的“井喷”,大家对于超充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
当前,很多新能源车企、电池企业、充电服务企业、科技企业等都在布局超充,而且在技术上各有特色。其中,广汽埃安的超充桩,35分钟就能使一辆电动汽车的电量从12%充到96%。据悉,广汽埃安自建的超充站匹配的是1000v超充系统,其a480超充桩不仅能够使其充电功率达到480kw。同时,其首创了“轮充轮放”技术和“120~480kw自适应大功率充电桩”,能够实现充电功率的智能动态分配。而华为的全液冷超充桩可以实现设备的高效散热和温度控制,最大输出功率600kw,最大电流600a,是目前投入应用功率最高的充电桩,可实现“充1秒跑1公里”,1辆普通的电动汽车不到10分钟就可以充满电。此外,还有多家企业已经宣布或计划在2024年加快布局超充。
范永军认为,如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车主都更加青睐超充模式,甚至希望“超充到家”,这是因为超充既体现了补能的效率,也具有性价比等优势。在充电时间上,超充的充电时间在逐年缩短,基本上可以做到“一杯咖啡的时间,满电出发”;在费用方面,超充比换电更实惠。如果避开用电高峰时间充电,价格更便宜。
目前,特斯拉、比亚迪、保时捷、小鹏、理想、极氪等车企都已投入运营或者发布了自己的超充足球分析的解决方案。宝马与奔驰也计划,到2026年在中国建立至少1000个充电站和7000根超充桩。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大力布局超充。其中,广州计划2024年基本建成“超充之都”,深圳提出2025年建成“超充之城”,海南剑指2025年建成“超充之岛”……多个省市都已经提出了发展超充的规划和目标。
“2024年,超充网络建设会进入一个井喷阶段。”张永伟认为,随着电动汽车用户的不断增长,超充成为化解其补能焦虑的主要路径。
换电与超充相辅相成
2024年,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的理由,既有强劲的市场需求,也有国内强大的基建能力,以及电网、技术等各方面的驱动因素。
“应该说,换电与超充两者只是适用的用户群体不同,没有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从国家到地方已经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很多企业都在加快布局。因此,有地方提出‘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思路是可行的。”范永军表示,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最近工信部提出支持换电,这预示着2024年可能会出台新的政策,换电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新的一年,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要解决相关的标准化问题,还会呈现出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较快的城市密集部署,以及向县城和乡村下沉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下乡已经取得成效,加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应有之义。因此,2024年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一个全面提速的新阶段。
近年来,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赛道上,除了新能源车企、电池企业、充电企业纷纷入局之外,国家电网、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巨头也在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石化等能源巨头的加入,无疑为行业增添了新的动力。”李明表示,这些能源巨头有遍布全国的补能网络。其中,中石化计划到2025年建设5000座充电站,中石油计划到2024年底要建成1500座站外充电站。如果能达成这些目标并形成覆盖面广、能力更强的综合补能站网络,无论是对用户还是相关企业都是利好。
如今,在解决快充桩影响电网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思路。“一种设想是,直接利用换电站作为储能站,探索降本增效的补能方式。”于冬生表示,换电站的电池通常是在后半夜用电低谷、电价低廉的时间段以慢充方式充电,如果能在保证日常换电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利用部分冗余换电电池作为储能,为超充提供电能,是既经济又高效的一种方式。
破解难题,加快发展无疑是充换电基础设施未来的重点工作。不过,充换电基础设施回报周期长、基本上尚未盈利仍是行业普遍现象。“只有解决了瓶颈和短板问题,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才能实现为用户提高补能效率的目标,进入盈利的新阶段,这也是行业新一年努力的目标。”范永军强调。本报记者 赵建国《中国汽车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