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9日,由浙江大学、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师带领本专业2022级本科生137人来到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病虫害教学联合野外实习,实践内容为在保护区及周边对昆虫、植物病虫害、农药施用现状等方面开展调查,共采集20目以上的昆虫进行标本制作。
采集标本各显神通
为了抓到种类丰富的昆虫,在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溪河畔,学生们分成4条路线,白天在田野、山间、林中进行昆虫采集,下午或晚上还要在住地进行标本制作。为此,同学们全副武装、各显神通,有网捕、灯诱、手捉等各显其能。
浙江大学植保系35名学生分成7个小组,每5人为一组。清晨,同学们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保护区冷水河畔、林间草丛、田野菜地抓捕各种昆虫。平常我们所常见的蚊子、苍蝇、蜻蜓、蚂蚁、甲壳虫这些以往习以为常的虫子,如今却成为同学们特别亲切的“宝贝”。15公分大的竹节虫、漂亮的凤蝶、有翅的蚂蚁、千姿百态的甲壳虫等等各种奇特的昆虫,都是同学们的“战利品”。
夜晚,同学们在徐海君、吴琼、唐璞、姚洪渭等四位老师的指导下,在管理站旁立起了诱虫装置,巨大的白炽灯泡亮起,四面八方飞来的昆虫聚在白炽灯下拉开了盛大的捉虫战斗,同学们有的用手抓、有的用瓶装,好不热闹,通过灯诱捕获了许多昆虫。
现场教学生动有趣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贵州大学谢鑫老师结合当前农作物的病害原因、危害,给同学们讲解植物病理。
“今年学生们走出校园,让学生在暑期实习中得到了书本与野外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提高植物病害的认知水平。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佛顶山生态环境好,资源丰富、条件好,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非常适合学生来野外实习研学,”谢鑫说。
贵州大学昆虫所龙见坤老师说:“我们去到集市农药店、老百姓家里、田间地头,了解农药的销售种类,以及群众对农作物生病的用药情况,特别是稻田、果蔬、大豆等农作物的危害情况,并做了详细记录。根据农作物的病害情况来合理指导农户农作物的药量,同时帮助群众在保护区内如何对农作物用药来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标本制作精益求精
在标本制作室,同学们将采集来的昆虫进行标本制作。浙江大学植保系学生全维强说,每个标本制作大约要5-6分钟,要把每个标本将适合昆虫大小的昆虫针插入昆虫体中,为了整齐美观和便于研究,在泡沫板上针插的标本要排列整齐,不同昆虫对插针的部位有着严格的要求。
完成插针后,就要对昆虫进行姿态调整,保持其生前“最美”的姿态。有翅膀的昆虫则需要将翅膀展开。在标本制作现场,有的同学在制作展翅的过程中,屏气凝神,非常小心,因为翅膀在针插过程中容易弄坏。
植物保护系2022级本科生的主讲教师徐海君介绍,浙江大学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方去开展野外实习,今年来到佛顶山保护区,这里生态环境好,生物多样性很丰富,保护成效好。捉虫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对课本知识熟练掌握,野外实习对学生帮助很大,需把课本与实践结合。
在浙江大学植保系学生采集的标本制作室里,有凤蝶、蜻蜓、金龟子、熊蜂、竹节虫、大蚊、螳螂、盾蝽、齿蛉、灯蛾、石蛾、水龟虫等各种昆虫琳琅满目,学生们还根据所属的目、科、属、种,将昆虫标本按照制作的要求,进行分类制作、摆放。
王晓昶同学说,佛顶山生态环境优美,这次野外实习不仅直接观察了解了昆虫的形态、植物的病理结构和生物学特性,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跋山涉水,锻炼了意志,扩展了认知。
贵州大学龙见坤老师说,师生们到贵州佛顶山保护区实习,围绕《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3门核心课程为理论指导,在佛顶山保护区及周边对昆虫、植物病虫害、农药施用现状等方面开展调查。“我们分了22个小组,佛顶山生态环境好,昆虫种类十分丰富,学生们早已完成了目、科、种 、和标本量的指标任务,标本量达上万余号。”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共记录有各类生物3659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54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8种(豹、林麝、穿山甲、豺、大灵猫、小灵猫、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动物49种。(彭元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